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4-12-31作者:

12月22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实验室主任龚健雅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桥院士、李志刚教高以及来自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学术委员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实验室依托单位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单位武汉大学、湖北省航测遥感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实验室成绩斐然,在国土空间监测、遥感智能解译大模型、空间数据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多项标志性成果。研发了具备28亿参数的多模态多任务遥感大模型LuoJia.SmartSensing(珞珈.灵感),实现了遥感大模型的统一计算框架,系统解决了遥感智能解译大模型全栈自主可控的卡脖子问题;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需求,研究了嵌入时空知识图谱的变化检测技术,构建了时空语义样本库,研发了智能处理平台,并在浙江、广东等多地进行部署应用;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弱监督农作物知识挖掘框架,解决了复杂耕作区农用地内部地类变化检测以及耕地“非粮化”监测精度不高的难题,形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监测能力;探索了生态碳汇和生物多样性等专题监测技术,研究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技术,构建了国土空间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子。

2024年度实验室承担科研经费超7000万元,孵化省部级以上项目及科研任务50余项,研究成果共获奖11项,其中省部级7项,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64项,软件著作权25项。此外,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合作共建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影响力逐步提升。

1.jpg

委员专家们讨论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会议强调,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自然资源部业务的支撑作用,促进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实验室在成果应用上,要紧跟自然资源部业务需求和国家宏观战略,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的转化及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提升实验室的引领作用。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等有关事项。

2(1).png

邮箱:ngcm@whu.edu.cn                                        

地址: 中国·武汉市珞喻路129号                                        

电话:027-68778546                                        

技术支持:冰雪网络

版权所有: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传真:027-68778086

  © 武汉大学-全国地理国情监测     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20028694号